音乐舞蹈论文_长江流域文化空间的民族舞

2022/10/15
文章目录

一、流域人类学:长江流域民族舞蹈研究的范式转换

(一)长江流域民族舞蹈“流域人类学”研究范式的提出

(二)长江流域民族舞蹈“流域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三)长江流域民族舞蹈“流域人类学”的研究框架

二、“廊·道”视域中长江流域文化空间民族舞蹈的区际互动

(一)长江流域“藏彝走廊”中民族舞蹈的区际互动

(二)长江流域“武陵走廊”中民族舞蹈的区际互动

(三)长江流域“古苗疆走廊”中民族舞蹈的区际互动

(四)长江流域“茶马古道”中民族舞蹈的区际互动

三、长江流域文化空间民族舞蹈区际互动的理论解读

(一)长江流域文化空间民族舞蹈区际互动的水系依赖性

(二)长江流域文化空间民族舞蹈区际互动的持续性

(三)长江流域文化空间民族舞蹈区际互动的渐进性

(四)长江流域文化空间民族舞蹈区际互动的双向性

(五)长江流域文化空间民族舞蹈区际互动的再造性

(六)长江流域文化空间民族舞蹈区际互动的一体性

四、结语:民族文化互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章摘要:长江流域民族舞蹈的“流域人类学”研究是民族舞蹈学与流域人类学的结合,它将长江流域视作一个文化地理学意义上的“文化空间”,以长江流域各民族的舞蹈文化为关注对象,阐释舞蹈文化如何借助区际文化互动完成长江流域文化空间的建构。在流域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下,历史上长江流域文化空间青藏、滇黔、巴蜀、荆楚、吴越五大亚文化区之间民族舞蹈通过“廊·道”发生着多元的区际互动。长江流域民族舞蹈在持续、渐进、双向、再造、一体的“区际文化互动”过程中,文化共性逐步增加,差异性日益缩小,最终形成长江流域一体化舞蹈“文化空间”。“区际文化互动”是在“统一时空观”下展开的长江流域文化研究,有助于以更加平等包容的视角来看待长江流域各民族舞蹈文化的互动关系,并为长江流域文化共同体的建构提供支撑。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3916/j.cnki.issn1671-511x.2022.05.002

论文分类号:J722.22;C912.4

上一篇:资源科学论文_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本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