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_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

2022/10/08
文章目录

1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设计

1.1 数据来源

1.2 指标选取

2 基于DEA模型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演变特征

2.1 长江经济带及全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序演变特征

2.2 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特征与演变分析

3 基于Malmquist指数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特征

3.1 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序演变分析

3.2 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演变分析

4 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

4.1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4.2 模型的设定

4.3 参数估计及结果分析

    4.3.1 Hausman检验

    4.3.2 计量分析

        1)对外开放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且结果非常显著。

        2)财政支农支出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

        3)城镇化率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10%的水平下显著。

        4)环境受灾程度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

        5)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向影响,但影响并不显著。

        6)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5 结论与建议

5.1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5.2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护农业的弱质性

5.3 完善农业财政支出政策,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5.4 加强农业技术革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文章摘要: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DEA数据包络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对长江经济带总体及东、中、西南三大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演变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最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2003—2019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总体自东、中、西南依次递减,三大区域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财政支农支出、环境受灾程度对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文章关键词:

项目基金: